
Cover Image via: AB报微信好文网
问问家中的长辈,相信不少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潮州人,都会对15岁“出花园”的习俗不会陌生。15岁“出花园”这一天,男女孩子们个个换上红色的新衣裳,脚下踩着一双红木屐,拜别守护着他们的公婆母。潮州人这种独具一格的“出花园”礼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是“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在潮州人的眼里,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花园里一样,等到其成年时(虚岁*15岁,海陆丰地区是虚岁15岁),就要将孩子“牵出花园”,表示其已成年能独立生活,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头玩闹的孩童。出花园的日子,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五月或七月,尤以七月初七乞巧节为多。
*虚岁是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法,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一到两岁
“出花园”仪式

虽潮汕各县市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遵循这样的做法。“出花园”者需进行洗花水仪式,采用浸泡过12种不同的鲜花(十二色花,包括百合、桂花、牡丹、芝兰、红花、榕树枝、竹枝等)的水为孩子沐浴。当儿女庄重地用香汤擦洗身子,代表孩子去除肮脏的,迎来洁白的,有洁身自爱之意。
接着,为孩子扎上新红肚兜,腰兜里压着12颗桂圆和两枚铜钱(或银元),穿上外婆送上的新衣服与红木屐,接着祭神拜别床脚下的公婆神,完毕扔掉香炉碗。红色在华人眼中代表喜气、吉利及兴旺,而木屐代表高中状元和平步青云。

“出花园”者先拜福德正神,后拜公婆神,拜祭时,需将三牲,即猪肉、鱼和鸡鸭,果品合凑成4件或8件或12件(要双数,意好事成双)。
此外,孩子的父母也必须在出花园当天的早上,将猪内脏,包括猪肠、肚、肝、肾、心,煮成汤,下些糖,让孩子吃下,其寓意是15岁了,人必须更新内脏,抛弃肮脏的东西。
男祭公鸡,女祭母鸡
男孩出花园时,祭品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出花园”者结束拜祭后,参与出花园者坐上餐桌享用丰盛的午餐。家里一般都会准备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颗鸟蛋,一共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芹菜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孩子出了花园处处“六合”;青蒜,长大后会算能除,聪明伶俐;芹菜,吃了终身勤劳。出花园者的坐位,也特别讲究,这天,他用餐时是坐在正位,鸡头朝着他,而且他必须咬鸡头,以表示出花园者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参与出花园的少年男女与父母吃午餐时,要咬吃鸡头,这是寓意未来能够“独占鳌头”,倘若属鸡的就要改吃鸭头或鹅头。然后再吃甜菜汤圆和象征长寿的面条。而喝杯凉茶,意味洗净肠胃,从此以后拥有好脾气,不再血气方刚。
出花园的习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些不同。有些地方只让男孩子进行出花园仪式;有些地方还得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或“冲撞”,才能举行出花园仪式。
你满15岁了吗?
别以为潮州人“出花园”的习俗已经失传了,近年来新马两地的潮州会馆也纷纷开始举办了集体“出花园”礼!不少会馆也不分籍贯,让所有年轻的一辈能有机会一睹这历史悠久的潮人传统民俗文化。如果你正逢15岁,或家中孩子正要满15岁,不妨到临近的潮州会馆问问看哦!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百度文库,星洲日报大北马,星洲日报大北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