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er Image via: 我的慵懒生活笔记
在华人新村,或是小城镇的华人住宅区里,你是否曾见过一些房子,门口上挂着一个匾额,上面写着两个字,例如“河清”,“颍川”,“陇西”等等?又或许,在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假期回老家时,你发现老家门上就有这样的匾额?这块匾额和上面的字,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尽管多数人都不在意,但它却几乎和我们的姓名一样重要,因为它代表的,就是屋内这户人家的姓氏和祖先的起源。这块匾额,叫做“堂号”。堂号,就是祠堂的称号,主要是用来区别姓氏,宗族和家族。上面写的字,可能是地名(这个姓氏,宗族的祖先发源地),典故(和这个宗族祖先有关的事迹),祖训等。除了祠堂,堂号也可能被用在住家宅院,族谱或墓碑上,可说是一个宗族的“身份证”。
早年南来的华人先辈中,很少人有能力在这片新家园上盖自家的祠堂,又深恐子孙们忘了自家的根,于是就在住家门上挂上了堂号,提醒子孙们祖先的起源。在大马,大部分的堂号都是地名,不只提醒这户人家祖先们的发源地,也告诉了外人这户人家的姓氏。下面这些在大马较常见的堂号,你看过几个呢?
大马常见堂号
大马常见堂号
大马常见堂号
大马常见堂号
大马常见堂号
有兴趣的朋友,下次不妨多注意华人住宅区的房子是否也挂着堂号,可能不必认识这户人家,就能够知道这户人家的姓氏咯。当然,有些堂号对应的姓氏不只一个,在和不认识的人家的接触时还是礼貌性的问一下,免得摆了乌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