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文姓氏,却有4个英文版本!?为何都是林家人,我姓Lim你姓Lam?

0
5336
姓氏,写法,不一样

华人,做为对中华民族的通称,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国籍和籍贯。当我们要分辨一个华人,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时,你会如何区别呢?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听这个人说中文。的确,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在说中文时都带有不同的腔调,用字等,这些已经有太多的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小编自己却更喜欢另一个方式,就是看这个人的英文姓氏。这个方法虽然不如前者那样,可以仔细的分辨对方是来自哪个地区,却几乎可以很精准的区别对方来自中国大陆,台湾还是马新港澳。

以华人的大姓“陈”为例,如果对方英文姓Chen,那八九不离十他就是中国大陆人或台湾人;如果是马新港澳人士就好玩了,你看到的可能是Chan,Tan,Chin。同样的,另一个大姓“张”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可能是Zhang或Chang,在马新港澳就可能就是Cheung,Chong,Teo。

这样的差异其实不难理解,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和台湾普遍上都统一以姓氏的中文发音来取英文姓氏,而马新港澳人士在取英文姓氏时,则很大程度受到自身的籍贯和使用的方言影响。相较之下,港澳因粤语为通用语的关系,因此英文姓氏大多取其粤语发音,虽然有别于大陆和台湾,自身却也相当一致。

反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两个大中华圈外的主要华人聚居地,因为籍贯和方言的多样性,所以才有同一个中文姓氏却有许多不同英文版本的独特现象。再细究下去,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由于目前马新两地的华人,祖辈大多是清末民初年代,为了躲避天灾人祸而南迁的穷苦人士,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也不会说中文,只能以方言沟通,更别提英语和马来语。当这些先辈在为自己和孩子注册身份时,就只能报上名字的方言发音来当作英文的姓名了。因此,马新两地的华裔英文姓氏,经常也有着反映出这个人籍贯的特色。

当然,导致马新地区华裔英文姓氏如此多样化的,也有许多是外在因素,其中一个个人觉得很有趣的,就是注册官。要知道,在当时先辈们去进行注册身份时,遇到的注册官很有可能是非华裔或者不识方言的华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很主观的根据自己耳朵里听到的发音来拼凑出英文姓氏。

又或者,当一个福建籍的林氏去注册,遇到一个广东籍的注册官。注册官在得知对方姓林后,就理所当然把对方的英文姓氏注册为粤语的“Lam”而不是闽南语的“Lim”。甚至说,明明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却因为遇到不同的注册官而有不同的英文姓氏,这种特殊的现象也不是没有的事。

这里根据网路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英文姓氏对照:

陈:Tan(闽、潮),Chan(粤)

林:Lim(闽潮客),Lam(粤)

张:Teo(闽潮),Cheung(粤)

黄:Ng(闽潮),Wong(粤)

曾:Chan(闽)

洪:Ang(闽潮),Hong;Hung

郑:Tay;Tee(闽潮)

谢:Chia(闽潮),Tse(粤)

沈:Sim(闽潮)

吴:Goh;Go(闽潮),Ng(粤)

顏:Gan(闽)

王:Ong(闽),Wong(粤)

梁:Neo(闽潮),Leung;Leong(粤)

周:Chew(闽潮),Chow(粤)

蔡:Chua(闽潮),Choi(粤)

潘:Phua(闽潮),Pun(粤)

叶:Yap(闽潮),Yip(粤)

欧:Au(闽潮粤)

刘:Low;Lau(闽潮粤)

罗:Loh, Law,Lau(福建,潮州)

张:Teo(闽潮),Cheung,Cheong(粤) Tiong/Diong(福州),Chong(客家)

许:Koh(闽潮),Hui(粤) Diong(福州),Hii,Hee(客家)

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独特的现象,大概就是:本是同根生,却成两家(或很多家)人。所以,如果你从未仔细看待过自己的英文姓氏,不如今天就去问问爸妈或长辈,搞不好后面还藏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资料来源:新加坡眼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