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面其实不存在于客家人的家乡!?我们吃的客家面究竟从何而来呢?

0
1625
客家面的由来

客家面是一道传统的客家美食,尤其对于中马的朋友来说,更是绝不陌生,不论在茶餐室,食阁这些地方都能找到客家面的踪影。但是在小编第一次来到中马时,对于什么是“客家面”却是一头雾水,因为身为客家人的小编在家乡也没听过"客家面"这玩意儿。所以,我们平时吃的客家面究竟是什么?

这就要从客家人的特性说起。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广东人来自广东,福建人来自福建,客家人却不是来自客家。这是因为客家人最早是定居于中国黄河流域,也就是古装片里常说的中原地区,的一支民族。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开始,这支民族每当遇上天灾人祸时,就会往南方迁徙,直到近代才定居在福建,广东两省,而这些地区的居民就把这支外来的民族,称为“客家人”。

虽然这支民族被统称为“客家人”,但他们的聚落却三三两两的分散在各地的山间田野里,彼此间缺少往来,让他们在生活习惯,语言上都有了小差异,演变成今天客家人又可分成河婆客,惠州客等不同籍的客家人。而所谓的客家面,则是出自大埔籍客家人之手,所以原来的名称,其实是大埔面。

大埔面的特色是面条加的碱水少,所以颜色偏白,以面粉和鸡蛋为主要材料。传统的面条制作方法,是师傅坐在一根粗大的竹竿上,上下不断的擀压面团,这个过程叫做“打面”。打出来的面条往往都是弹牙且极具口感,这是现代机器制作的面条所无法相比的。大埔面大多是干捞食用,配料不多但是样样精彩:猪油,肉碎,叉烧,青菜,再撒上青葱。这种越是好料就越是无需在意摆盘装饰的特色,充分表现出客家人纯朴又豪放的民族特色。

到了现代,年轻人对于籍贯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即使是客家人本身也有不少人只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对于自己是哪一支籍贯的客家人却是一知半解。为了方便和年轻人沟通,这些售卖大埔面的摊贩就把名字改成了“客家面”,于是客家面就渐渐取代了原来的大埔面。

和其他一些具有籍贯代表性的食物,如海南鸡饭其实不存在于海南岛一样,客家大埔面也不存在于客家原乡大埔。或许,所谓的大埔面只是当年客籍大浦移民们用来缅怀故乡的精神寄托,吃的是一股思乡情怀,至于这一碗面是否曾存在于他们的家乡,早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