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别错过旺子孙的好时机!

0
3364
清明节祭拜祖先的好时间

Cover Image via: 联合新闻网

清明祭祖,别错过旺子孙的好时机!一般习俗会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後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也就是扫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叁年要「培墓」外,其他则视情况而定。「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硃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祖坟整修完毕後,开始祭拜。

清明节扫墓一般必须要带以下物品:


一、香烛

 

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二、纸钱
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三、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四、水果点心
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五、饭菜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六、鲜花

清明节祭拜祖先的好时间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七、“包袱”
“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祭拜时,在墓前供奉牲礼(叁牲或五牲)、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鱿鱼、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苜头)和粿类(红龟粿、鼠麴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

若为新坟,则必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麵粿、红龟粿),祭品摆好後,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即土地公)祭拜,妇人要在新坟前哭号,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後,在纸灰上灑酒(称为奠酒),最後鸣炮礼成。

叁牲(祭后土)、五牲及菜碗(祭墓)。麵龜(长寿)、米糕(高昇)、土豆(吃老老)、发粿(发财)、丁仔粿(添丁)、菜头(好彩头)、韭菜(长久)。

另外,民俗专家也建议,拜拜时可选6种“种子食物”祭拜祖先及后土(守墓神、土地公),象征后代子孙丰收;想要求子、求功名,则可向祖先禀告愿望。

 

两套祭品 分拜后土、祖先

国际道家学术基金会执行长林俊宽建议,种子食物一定要准备两套(零嘴或烹煮食材皆可,例如花生、龙眼干、开心果、瓜子、腰豆、杏仁果、大红豆等):

清明节祭拜祖先的好时间

  •          一套拜后土(灵骨塔则拜地藏王菩萨)
  •          一套拜祖先

林俊宽也建议祭祖时说出心中愿望,禀告时持香、发声说出姓名、辈分关系,友谊求子嗣则可带红色小宫灯一对,禀告完、祭拜后带回家放在房间,象征“出丁”。拜完后可现场食用,壳则留在祖坟土地上。

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徵「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过去,还会将红龟粿、麵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的习俗,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白天

清明节祭拜祖先的好时间

清明扫墓还应留意时间,民俗专家张逸堂、神龙建议,在家祭拜最好选在上午十一点左右,扫墓则忌天未亮或太阳下山后,最好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林俊宽提醒,香是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桥梁,避免使用廉价、非天然的劣质香。

墓碑上的字漆若脱落、碑或坟四周有断裂残缺应尽快修补;长满青苔则是太潮湿,应请专家察看,以免先人尸骨受潮,影响子孙;入土未满一年则不宜任意开挖。

 

纳骨塔祭祖,小心别乱碰

至于到纳骨塔祭祖,神龙则提醒,多数都以团体方式开放祭拜,除了公炉插香外,祭品及金银财宝最好也能插上香,并于上香后数分钟内掷筊确认祖先是否已来享用,且一定要连续三圣筊才行。另他也提醒,祭拜者前去骨灰安置处,切忌身体乱靠其他灵谷塔位。

张逸堂说明,其实扫墓习俗并非都要在清明节,客家习俗多提早在元宵节隔天;祖籍福建漳州的人,则通常选在农历三月初三,俗称的三月节这一天扫墓祭祖。

资料来源:

欲购买清明祭品的朋友们,可到文化达人商城选购。一站式节日用品,点击购买即送到府。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