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发展和特色。“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这对春联的意思是!?

0
432
新年,春联

春联是华人农历新年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但是,春联的由来,发展和特色,你有多少了解呢?這裡,就让小编和大家分享关于春联的小知识吧。

根据《山海经》,在鬼域的世界中有座大山,山上有棵巨大的桃树,而鬼门就在桃树附近,由两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每当破晓时,站在桃树树梢上的金鸡就会啼叫,所有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都要在这时候回来。如果鬼魂在外面作恶,神荼、郁垒就会把鬼魂绑起来,送去喂老虎,所以鬼魂都很害怕这两位神将。于是,民间老百姓就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并挂在门边辟邪。这些桃木就被称为桃符,是春联最早的形式。

桃符
辟邪的桃符

随着时代的演进,民间也出现了在门上挂门神画像的习俗,因此辟邪的任务就交给了门神,桃符上则改成写上祈福的吉祥字词。这样的习俗也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年节时都让公卿大臣们写上两句,然后选出佳作并写在色纸上,然后在宫廷内张贴。民间的文人雅士也喜欢这样的创作,于是桃符就从简单的字词,变成了更具艺术价值的形式,例如有七言和五言的分别,也有上下联要对仗工整的格式等。

“春联”这个称呼正式出现并在百姓间普及,是到了明朝时候的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喜欢热闹排场,于是在新年前下令京城内家家户户都要写上两句,张贴在门边。朱元璋在微服出巡时,见到好的词句就会停下多加赞赏。当他巡到一户没有贴春联的人家时,就不高兴的质问对方。原来这户人家是屠户,新年时生意特别忙没空请人写春联。于是,朱元璋提笔为这家人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巡视完毕后回宫的路上,朱元璋又经过这户人家,看他们还不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一回事。这家人说,这春联是皇帝亲笔所题,他们要挂在厅堂中每天烧香供奉。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就给这户人家丰厚的赏赐。从此,新年贴春联就在民间普及开来。

立春札
日本的立春札

贴春联的习俗并非只存在于华人社会中,在其他受汉文化影响的地区同样能够见到相似的习俗,例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在日本,在立春贴的称为立春札,新年贴的称为正日札;在韩国也有立春榜,立春书等名称。在越南,人们习惯在红纸或白纸上写上汉字的春联,越南文普及后,也有越南文的春联。由于越南的年轻人普遍不识汉字,现在还能写汉字春联的大多是老一辈的越南人。

春联
传统的春联

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春联出现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春”倒,“福”倒,四字短句等。除了提到这些,目前马新地区最常见的,多数是上下对联的诗句形式,再讲究一些的则会加上横批。而在春联上所题的内容,则可以分成下列几种:

1.祈福:最普遍的内容,大多数是祈求平安,富贵,健康等,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规劝:以汉文化重视的价值观,来劝勉世人待人处事的道理,例如“粗茶淡饭随缘过,知足常乐修福来”

3.信仰:依据供奉的神明不同,也有一些不同,例如供奉灶君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供奉土地公会贴上“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有些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华人,也会在新年时贴上符合教义的春联,例如:“救恩长存念天主,春光早到耀世人”。

4.其他:小编听过最无财却又最有才的春联是这样的,一位家徒四壁的穷人也想在过年时题个春联,于是在门边写上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路人看了都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缺一(衣)无十(食)少东西”。

这位穷人是不是超有才的呢?你也看过什么有趣的春联吗?赶快来和我们分享吧!!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