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森节 – 为什么印度人要拿一根根的银针、铁钩刺穿自己的身体?

0
4215
大宝森节独特还愿习俗

大宝森节是泰米尔人所庆祝的一个兴都教节日,每年在泰米尔历的“泰月”(第十个月)满月时举行,一般落在每年阴历的一月末或二月初之间,是兴都教徒赎罪、奉献及感恩的节日。尽管大宝森节据说在印度本土已经看不到了,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许多虔诚的兴都教依然保留这个风俗,是马来西亚八个地区(槟榔屿州、霹雳州、雪兰莪州、吉打州、森美兰州、柔佛州、吉隆坡和布城联邦直辖区)的法定假日之一。生长在多元种族国家的我们,对大宝森节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兴都教供奉的神明

要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首先先要知道印度主要的神明。兴都教有三大主神:

梵天(Brahma)为创造之神,创造了这个世界。

毗湿奴(Vishnu)为保护之神,以大鹏金翅鸟为坐骑,掌管“维持”。

湿婆(Shiva)为毁灭之神,额头上的第三眼,曾经发出神火,毁灭三座在太空中的巨型城堡。

据维基百科说,兴都教三大主神,因为创世之神梵天已经完成了创造世界的使命,所以在印度,供奉它的人反而比较少。

 

大宝森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与其他具有欢乐气氛的印度节日不同,大宝森节是个忏悔和实践诺言的节日。大宝森节是兴都教徒庆祝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幼子战神穆卢干(Murugan)的生日及他打败邪魔Soorapadman而设的庆典。

湿婆(Shiva)为毁灭之神,在时机来临时,它额上的第三眼,会发出神火毁灭整个世界。它拥有极大的力量,所以有许多信徒供奉它。他的教派(湿婆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8种化身。它的儿子穆卢干(Murugan)是战争之神。穆卢干手上拿着一支有着孔雀羽毛般的尖端的长矛。这长矛,象征刺穿所有幻像愚昧的智慧力量。马来西亚的黑风洞(Batu Caves)供奉着这位神祗。穆卢干以长矛,打败了魔鬼Soorapadam。这就是大宝森节(Thaipusam)的起源。

另外,也有传说穆卢干神(Lord Murugan)在这一天从他的父亲奇瓦大帝(Lord Shiva)手中承接大统。奇瓦大帝的门徒之一Ibumban则在此时受到了一个神秘声音的指示,要他登上一座名为Pazhani的高山。 Ibumban与其随从们便以肩挑了两端榜上牛奶罐的棍子,一步步登上山顶。为了忘掉登高的劳苦,他们便一路唱着赞美穆卢干神的曲子。这些乐曲与肩担牛奶罐的仪式后来便被称为卡瓦第(Kavadi),意思是行动祭坛。

 

大宝森节的习俗

要参与这样一个庄严的庆典,忏悔者必须在1个月前开始准备,严守戒律、禁欲并吃素。在进行背负卡瓦第仪式前,所有忏悔者必须接受寺庙祭司的训诫,并进行24小时的斋戒以便为这崇高的节日净化肉体与灵魂。

信徒的祭祀仪式有很多种,例如:剃头,做法事,用银针刺穿舌头、双颊等,其中最突出的方法就是背部肉体上嵌入无数个铮亮的小铁钩,这些铁钩类似鱼钩,每个钩尾都结着一条粗绳子,由后面一人集中抓在左手,牵拉扯紧,同时右手挥舞着一条鞭子不停地鞭打驱赶前面的教徒。有的教徒则在每一个铁钩上沉沉地坠满苹果、茶壶之类的物品,或是背着巨大的钢制弓形枷锁(卡瓦第),从一座兴都神庙游行到另一座兴都神庙,进行祷告及献祭,借此表示对神明忠贞不移的信仰,并祈求神明的赐福。

女性忏悔或还愿者通常是头顶一只被称为Pal Kavadi的铜罐,罐内装着经过祈福的牛奶。

除此之外,当天信徒们也会在大街上狠狠地把椰子摔破,表示着把自我的障碍、阻扰摔破,迎接更清晰、光明的未来。

 

神一般无疼痛的百针穿身

信徒们相信在仪式进行时姆鲁卡神会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完全毫无疼痛的感受。在庆典上,信徒们用各种金属刺穿身体某个部位,以感谢神灵保佑。兴都教徒近乎自残的行为,却丝毫不觉痛苦的神奇现象令人匪夷所思,他们身上非但不会流血,事后也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兴都教徒将此视为神绩的表现。

 

如果你也想一睹大宝森节的习俗特色,不妨到雪兰莪州的黑风洞去观看哦!

延伸阅读:原来椰子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么重要。拜神、结婚、买新车、工程施工,通通少不了它!

资料来源:网络来源1网络来源2

发表留言